2025年3月25日,机械工程系机器人工程教研室开展了以“深化专业改革,服务区域发展,提升就业质量”为主题的专业改革发展研讨会。会议由机器人工程教研室主任蔡国庆主持,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,并特别邀请系党委书记路维莅临指导。

会上,教研室教师积极建言献策,路维对改革方案给予高度肯定,并强调:“专业改革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以就业为导向,既要‘接地气’服务地方,又要‘攀高峰’彰显特色。系部将全力支持机器人工程专业在产教融合、师资建设、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改革举措,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坚实保障。”
会议指出,一要立足沧州区域经济,深化产教融合。沧州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,正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、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。会议提出,机器人工程专业需紧密对接区域产业链需求,重点围绕沧州食品包装、管道装备、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集群,深化校企合作。未来将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、实践教学,同时推动学生深入本地企业开展实习实训,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“双向赋能”。二要突出水利电力特色,服务行业智能化转型。依托学校在水利电力领域的深厚积淀,机器人工程专业将着力打造“水利、电力+机器人”的特色方向,将增设 “电力巡检机器人”等特色课程模块,为行业输送兼具机器人技术与跨领域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。三要优化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,夯实育人根基。优化培养模式,强化实践教学比重,探索“双导师制”,为每位学生分配特定指导老师,联合学业导师一同培养学生,提升工程实践能力。重构课程体系,以“强基础、重交叉、拓应用”为原则,精简理论重复内容,融入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前沿技术,形成“基础课程+核心模块+特色方向”的课程架构。

本次会议旨在响应国家深化产教融合、服务地方经济的号召,聚焦机器人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,为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、助力沧州区域经济发展及水利电力行业智能化升级凝聚共识、明确方向。会议围绕“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”的核心目标,结合沧州区域经济特色与学校水利电力学科优势,从培养模式创新、课程体系优化两大路径展开深入研讨,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举措。
此次研讨会为机器人工程专业改革发展厘清了思路、汇聚了力量。教研室将细化实施方案,重点推进课程资源建设、校企合作基地拓展、师资团队能力提升等工作,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