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推进产教协同育。4月10日,机械工程系机器人工程教研室召开专题会议。会议聚焦“3.5年校内学习+0.5年企业实践”培养模式,研讨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方案,通过校企深度合作,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。系党委书记路维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,教研室主任蔡国庆主持会议。

路维强调,深化校企协同是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战略的重要实践,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。要建立相关保障制度,在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安全的基础上,多渠道开拓实践途径,探索考核方式,真正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的目的。

蔡国庆指出,当前机器人产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,传统培养模式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、岗位适应周期长等问题。前七学期夯实理论基础与校内实践,第八学期通过企业实习、毕业设计双轨并进,可有效衔接行业需求,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。
会上讨论了"3.5+0.5"培养模式将构建"基础夯实-能力提升-实战强化"的三段式育人链条。各位教师就前七学期重点完成专业基础课程、项目化实践教学及学科竞赛训练,第八学期通过企业实习、毕业设计双轨并行,实现从"校园学习"到"岗位实战"的无缝衔接。梳理出校企资源匹配、教学管理衔接、质量评价体系三大核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。